大家都在搜: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动态

动态

动态

渭南夏粮产量首次突破130万吨 较上年同期增加3.09%
发布时间:2024/7/29 浏览量:1132 分享到:

【网上陕西数字互联】摘录7月22日,在富平县流曲继文粮食收购站,流曲镇臧村种粮大户王满绪拉着粮食登记、质检、过秤、结算,高兴地算起了收益账:“今年亩产1170斤,每斤小麦收购价1.3元,一亩地收入1500多元,种粮每亩地补贴120元,‘一喷三防’有专项资金补贴、购置农机按照购入价的30%补贴,每亩可节约成本160元,年均增收20%,种地信心足足的。”

看数量,沉甸甸的丰收答卷背后是产量实现增长。7月23日,从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传来喜讯,2024年我市夏粮面积438.96万亩,较上年同期增加0.31%,夏粮产量130.15万吨,历史首次突破130万吨,较上年同期增加3.09%,面积产量及其增量均居全省第一。

作为全省小麦主产区之一,近年来,我市全力推进良田、良种、良法、良机、良制“五良”融合,让“中国粮食、中国饭碗”成色更足。严格落实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成果,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2019年以来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22.7万亩,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夯实基础。

麦浪滚滚喜迎丰收(资料照片)记者 彭一鹏 摄

没有农业机械化,就没有农业现代化。麦收一线,驰骋田野的农机成为“三夏”生产主力军。截至目前,临渭区、大荔县、澄城县、合阳县、蒲城县、富平县、白水县7个县区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,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5.5%,机收损失率控制在0.773%以下,建成农机专业合作社156个。

科技创新不断加强,粮食生产动能更足。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精准定位,通过驾驶舱内的显示屏能清晰查看作业状态,夏收期间,在渭南临渭区故市镇牛家村田间,大马力联合收割机、气吸式玉米播种机前后衔接作业。“大铁牛帮忙,1000多亩小麦两三天就收完了,亩产1200斤左右。”村民王志德说。

农业现代化,种子是基础。“我们的小麦种质资源已丰富到1800余份。现在,我们正和甘肃天水农科所中梁试验站合作开展小麦抗病性鉴定,引导推动品种更新换代,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步伐,提高农作物单产和质量水平。”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室主任张养利介绍,目前,渭南农科院自主选育的国审小麦新品种“渭麦9号”是全国唯一入选《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(2023年)》的旱薄地“苗头型”品种。今年,省内外旱地示范种植的60多万亩“渭麦9号”全获丰收,在小麦后期干热风影响下,产量稳定在每亩700斤以上,高产田块达到1100斤。

短评

把种粮“好收成”变成农民“好收益”

程瑾

风吹麦浪起,扑面穗生香。7月23日,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4年渭南夏粮面积438.96万亩,夏粮产量130.15万吨,首次突破130万吨,这是我市在夏粮连续多年丰收高起点上的更高跳跃,“丰收答卷”令人振奋。

目前,我市夏粮收购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,抓紧抓实粮食收购工作,在确保装满“粮袋子”的同时,把种粮“好收成”变成农民“好收益”,才能有力保障稳定种地预期,鼓足粮食安全底气。

充实农民“钱袋子”,调动种粮“内动力”。粮食是农民种出来的,有甜头就会有干头,有干劲就会供给强。不论是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水平,还是发放农资补贴,近年来,国家一系列真金白银、真抓实干的举措持续加力,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不断健全,要继续认真抓好政策性收购,坚决守住农民“种粮卖得出”托底举措,让“粮出手,钱到手”有力稳住农民种粮的信心。

打好收购“主动仗”,确保粮食“尽归仓”。近年来,我国不断加快培育多元市场购销主体,健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,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,推动收购市场持续稳中向好。要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,重点抓好粮食收购的市场监管,严肃查处收购粮食压级压价、操纵价格、拒收符合标准的粮食等行为,让好粮食卖上好价钱。

做足服务“新文章”,让农民有本“明白账”。创新服务方式、提高服务水平是提升收粮效能、帮助农民增收的题中应有之义。优化现场服务,不断提升农民售粮体验;优化信息服务,及时发布收购政策和市场信息;优化预约服务,让农民少跑腿、少排队、快售粮……在夏粮收购各环节多想一步、想多一层,才能让售粮农民卖出“明白粮”“舒心粮”。

颗粒归仓,粒粒较真。只有细化实化政策举措,守牢农民“种粮卖得出”底线,助力农民收完“粮袋子”、鼓起“钱袋子”,才能写好夏粮丰收的“下半篇文章”。

互联陕西重点推荐单位更多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