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都在搜: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动态

动态

动态

奋力打赢陕西黄河“几字弯”攻坚战
发布时间:2024/1/10 浏览量:1230 分享到:

【网上陕西数字互联】摘录陕西位于毛乌素沙地南部、黄河“几字弯”腹地,肩负着打好全国荒漠化综合防治攻坚战的重任。

三北工程实施以来,陕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,累计完成营造林5400多万亩,工程区森林覆盖率从1978年的12.9%提高到现在的28.89%,沙化土地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00万亩减少到现在的1834.93万亩;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.29亿亩,水土保持率提高至近70%,黄土高原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59%;2000多万亩农田不再受风沙侵害,发展核桃、花椒、红枣、中药材等特色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;宝鸡、西安、延安、榆林、咸阳相继建成国家森林城市。“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,实现了由‘沙进人退’到‘绿进沙退’的历史性转变”这一辉煌成果,被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赞为“中国乃至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”。

这是瞩目的成绩,也是全新的起点。

立足实际 谋划长远

陕西现有沙化土地1835万亩,其中,中度以上沙化土地占1/4,都是难啃的“硬骨头”;20世纪七八十年代营造的防风固沙林已经过了50年的生命周期,生态防护功能明显下降;沙区水资源短缺、气候变化异常、人为活动破坏等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。

陕西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“几字弯”攻坚战涉及西安、宝鸡、咸阳、铜川、渭南、延安、榆林、杨凌、韩城9市(区)68县(市、区),涵盖了陕西全部荒漠化、沙化土地和70%的水土流失区域。

陕西根据中央总体部署,立足陕西实际,确立了两步走战略目标。第一步,到2025年,全省流动沙地得到全面治理,森林覆盖率达到29.45%,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60%左右。第二步,到2030年,460万亩中、重度沙化土地全部转为轻度以下,荒漠化土地减少340万亩,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680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到31%。全面建成结构稳定、功能完备、牢不可破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。

分区作战 精准施策

陕西南北跨度约900公里,跨越3个气候带,荒漠化区地域辽阔。如何因地制宜、精准施策?

陕西根据不同沙化土地分布特点和水资源承载能力,探索出了一套适合省情的科学治沙体系,将全省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“几字弯”攻坚战68县(市、区)划分为3个治理区:毛乌素沙地防沙治沙攻坚区,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攻坚区,关中生态经济协同推进区。

同时,根据治理重点难点,明确打好省内三大标志性战役。

沙化土地全面治理攻坚战,以流动沙地、半固定沙地全面固定为主攻方向,建立陕蒙宁边界、长城沿线、毛乌素沙地南缘3条防风固沙锁边林带,力争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可治理沙化土地全部得到治理。

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攻坚战,以荒漠化土地面积、程度“双减轻”为主攻方向,着力提高林草植被盖度和水土保持能力,力争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重度以上荒漠化土地基本治理。

渭北旱塬植被恢复攻坚战,以困难立地植被恢复和矿山生态治理为主攻方向,实现可绿化困难立地应绿尽绿,现有退化林全面修复、废弃矿山全面治理,生态产业发展壮大、人居环境持续改善,力争在西部地区打造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示范样板。

综合统筹 科学治沙

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探索,陕西在荒漠化综合防治上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,也逐渐认识到,治沙不能仅仅“治沙”,更要考虑多种生态因素。

陕西明确,在打好陕西黄河“几字弯”攻坚战中,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,以当地的水资源承载力为约束条件,做到以水定绿、以水定林、量水而行,坚持宜林则林、宜灌则灌、宜草则草、宜湿则湿、宜荒则荒、宜沙则沙原则,真正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、系统治理、源头治理。

如今,“人进沙退”“绿进沙退”的故事正在三秦大地上延续。

互联陕西重点推荐单位更多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