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都在搜: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动态

动态

动态

昔日盐碱地 今日新粮仓——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渭南实践
发布时间:2023/8/17 浏览量:1248 分享到:


大荔县朝邑内滩排水渠紫阳段

大荔县朝邑内滩排水渠紫阳段

【网上陕西数字互联】摘录“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。”“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,是一个战略问题,必须摆上重要位置。”“粮食安全是‘国之大者’,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,要落实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,切实加强耕地保护,全力提升耕地质量,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,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,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”

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,对于粮食安全有着特殊意义,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,多次对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。

渭南是全省粮食主产区,同时也是盐碱地集中分布区。近年来,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持续强化盐碱地治理改造和综合利用工作,通过挖渠排碱、种植耐盐碱作物、开展水产养殖等方式,不断唤醒这一“沉睡”资源,实现了盐碱地“生态+经济”双赢。即日起,本报将连续刊发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渭南实践系列报道。

8月2日,今年收获的小麦顺利卖出,朱玉民终于松了一口气。平均亩产1060斤,每斤1.19元,比他预期好得多。

朱玉民是蒲城县荆姚镇朱雷村人,今年种了9亩小麦。5月底,小麦即将成熟时,遭遇了连阴雨,朱玉民担心地里积水,小麦减产,天天冒雨往地里跑。

朱雷村地处卤泊滩,地下水位高,水中盐碱含量大,田间长时间积水,盐碱就会侵蚀上层土壤,严重影响作物生长。在这片盐碱滩地生活了50多年的朱玉民对盐碱的危害再清楚不过。

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因为盐碱严重,卤泊滩大片土地长不出庄稼,成了荒滩。“夏秋水汪汪,冬春白茫茫,只生盐蓬草,不长庄稼苗。”记忆中的这首童谣成了朱玉民心中永远的痛。

卤泊滩位于富平县与蒲城县交界处,前身是卤阳湖,“明末瑟缩成滩”。长期以来,这里土壤由中度盐土和重度盐化潮土组成,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当地未整理土壤的检测数据显示,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0.70%,全含盐量平均为0.77%,pH值平均为9.33。

朱玉民说,他不懂这些数据代表什么,但真切地经历过守着土地无法耕种的困惑和苦闷。当天,他领着记者来到田边,只见一条长长的排碱渠从大片的田地间穿过。虽然渠水看上去清澈见底,但距离水面1米左右的土层中留有一条清晰的白色印记。“多亏这条排碱渠,不然麦子收不回来不说,怕是地都种不成了。”朱玉民的话里既有庆幸,又透着几分担心。

“这就是‘盐碱’,不及时排的话这片地就毁了。”同行的蒲城县排碱工作站副站长耿威对记者说,“我们把这种方法叫洗盐压碱法。毛沟渠深大概在3米,远低于地下水位,这样会产生压差,土壤中多余的水就会渗透到排碱渠中,同时带走部分盐碱。”

“我们村的排碱渠有4.9公里,属于卤泊滩许家庄支沟排水工程,这些年排水排碱起了大作用,过去不产粮的地现在都是高产田。”朱雷村党支部书记朱拴锁对排水工程的作用有着真切的感受。

渭南是全省盐碱地的集中分布区,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像卤泊滩这样的盐碱地有上百万亩。渭、洛河二级阶地、卤泊滩、盐池洼、二华夹槽等多处低洼和片状盐碱地带地下水位高,易发生内涝,且盐碱含量偏高,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。

为减少内涝盐碱灾害,上世纪五十年代起,渭南地区数十万群众参与了各地“排碱沟”工程的修建,先后建成了交口抽渭灌区排水工程、卤泊滩排水工程、洛惠渠灌区排水工程、朝邑内滩排水工程和二华排水工程。随着排水工程的建成,全市盐碱地面积逐年减少。据市水务局统计数据显示,2011年全市盐碱地面积80.1万亩,2021年为56.5万亩,减少了20多万亩。

“上世纪九十年代,朝邑内滩还是白茫茫一片,排碱系统修通以后就变成了千里沃野。”大荔县排水站站长雷兆伟指着眼前绿油油的玉米地,骄傲地说,“谁能想到,原来只长盐蓬草的荒地,现在成了13.3万亩良田。”

大荔县南临渭河、东临黄河,洛河自西向东斜穿而过。丰富的水资源为该县创造了优越的水利条件,但也遗留下大片的盐碱滩地。

“大荔是最早修渠的,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,那时候我还年轻,就在朝邑内滩一带和大家一起挖渠。那个年月,没有大型机械,挖沟又苦又累,但大家的激情都很高。”大荔县南荣华村村民郭翠珍回忆说。

1998年10月,朝邑内滩排水工程顺利完工,土壤中的大量盐碱顺着排碱渠排入洛河,曾经白花花的盐碱地重新焕发了生机。

排水工程在过去数十年里,对渭南农业生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。不过,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,加之缺乏管护,一些排碱沟渠发生坍塌淤积,排碱排涝功能逐渐减弱。2021年,全市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“秋淋”天气,近200万亩农田内涝积水,严重影响秋收秋播。

2022年3月,全市农田排水(碱)恢复保护工程全面启动,对交口抽渭、洛惠渠、卤泊滩等六大区域的排水(碱)系统进行恢复改造。“截至今年7月底,全市累计清淤和恢复改造排水干、支沟道995.2公里,田间分、毛沟开挖清淤662.1公里,清淤总量530.1万方,县域间渠道排水的堵点、难点问题基本解决。”市农田排水排碱工程管理中心主任王根虎告诉记者,“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,排碱渠将发挥更大作用。”

盐碱地,曾经是贫瘠的代名词,如今,却变成了新粮仓。

望着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,朱拴锁对秋收充满信心:“今年雨水充足,你看这玉米长得多壮,秋天肯定大丰收。”


互联陕西重点推荐单位更多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