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
——张载祠-宝鸡市眉县横渠书院


张载祠简介

张载祠位于眉县县城东23公里处横渠镇,东距西安城110公里,西距宝鸡50公里。南依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,北临佛教圣地法门寺,东与道教源地楼观台相连,西与关中名胜诸葛亮庙毗邻,所处位置交通便利。

张载祠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关学创始人张载的讲学之地。张载祠前身为“崇寿院”, 现占地17亩,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张载少年时在此读书,晚年隐居后一直兴馆设教于此,自宋至今张载祠曾修复过14次,现以基本形成规模。元代元贞元年(1295年),开始在原横渠书院旧址上建张载祠,历史上一直呈“后祠堂前书院”格局。张载祠(横渠书院)祠内现有山门、展览室、大殿、正蒙殿、书院楼、横渠讲堂、碑亭等仿明清建筑物,康熙皇帝御赐的“学达性天”牌匾是张载祠的镇馆之宝。长达100米的碑廊内存有北宋以来苏轼、王杰、于佑仁等文人墨客留下石碑50余幛,康熙皇帝等历代名人牌匾30幅,大殿内张载塑像威正中,气宇不凡,长达60米的壁画更是栩栩如生,生动的刻画了张载光辉的一生。两个展厅详细记述了张载从小忧国忧民,胸怀大志和他关学思想之精华。北宋时期遗存的5棵千年古柏是张载祠的历史见证,其中那棵张载亲手所植的古柏高9.3米,树形奇特、枝干盘若蛟龙,被国家林业局定为中华名树。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资38万元铸成高5.3米的张载铜像,威然矗立在广场中心,更显得雄伟壮观。

张载创立的关学,独特异彩,在中国哲学史上树起了一幛高大的丰碑,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比英国的“迪卡尔”还早500年,在长达宋、元、明、清八百年儒家思想和四大理学派(关、洛、濂、闽)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,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,张载重实践、重创造、重自然科学、重素质教育,影响着一代代仕人学子,在国际国内影响深远。近年来,法、德、日、韩、美、新、马、泰等国和港、澳、台同胞等不少专家学者,不远万里,慕名前来张载祠谒拜先哲,访真求学,1999年至2018年,六次盛况空前的张载关学及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张载祠隆重召开,如今张载祠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东方古文化研究中心,陕西关中著名的人文旅游圣地。

张载祠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、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、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、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宝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宝鸡市公务员特色实践培训教育基地、宝鸡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、眉县勤廉教育基地、扶眉干部学院(横渠干部书院)等。

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,这四句话载于《张载集·张子语录》中,被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“横渠四句”。在张载祠中,“横渠四句”以碑刻、题字等方式呈现,还能看到于右任遒劲俊逸的手书碑文。

“为天地立心”是张载全部思想的哲学基础。“天无私覆,地无私载”,故所立之心只能是公心、普遍之心。“为生民立命”是社会关怀,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内容。“为往圣继绝学”是学术传承使命。“为万世开太平”则是一种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大爱理想,蕴含深意。

张载先生创立的关学,以"天人合一"的宏阔哲思、"民胞物与"的博大情怀,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盛誉,他震古烁今的横渠四句,所表现的家国情怀、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共同担当。

关学所蕴含的重使命、崇道德、求实用、尚气节、贵兼容的优秀精神,真正践行了张载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的宏大使命意识和办学宗旨,社会发展到今天关学的时代价值需要我们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对于陕西人的思维方式、价值观念、人格精神,乃至中华民族整体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,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。